知名媒體人變身山野農夫,復活18年前支教山莊,十里桃花比蒼山洱海還要美
作者:民宿頭條(ID:minsutoutiao),來源:民宿頭條(ID:minsutoutiao),
微波粼粼掠過湖面,
群峰倒影,山浮水中,
天青色煙雨里,
一幅水墨畫卷徐徐展開在眼前。
	
 
這里不是煙雨朦朧的江南,
也不是風花雪月的大理。
而是廣東清遠的桃花湖,
距廣州市僅兩個半小時車程。
現實生活中的世外桃源。
		
 
	
在一生中,
有沒有那么一個地方,
魂牽夢繞是它,心心念念也是它。
劉榮脫口而出,
那一定是桃花湖。
		
 
	
劉榮,一個媒體人。
大學畢業后進入傳媒圈,
摸爬滾打了10多年。
			
 
		
可于桃花湖來說,
劉榮更像是一位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
這里是他落葉歸根的地方。
			
 
		
時間倒回到1999年夏天,
還在念大二的劉榮,
來到了清遠市桃花湖周邊的小學支教。
			
 
		
清新宜人的空氣,湖里新鮮的魚蝦,
夏日夜晚入夢的清涼,
善良淳樸的村民,
時隔多年,每每想起,
劉榮都激動不已。
			
 
		
2010年,
劉榮帶著兒子再次回到桃花湖散心。
白天抓魚泡山泉,
晚上望著天空數星星,
悠閑安逸的日子過了大半個月。
這一汪碧水,這片熟悉的天空,
喚醒了他內心最深處的記憶。
				
 
			
劉榮說,
回來了,就再也舍不得走了。
					
 
				
正巧劉榮發現村里有一片300畝空地,
便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租下來做起了農莊。
于是,劉榮與桃花湖的第二段故事,
就這樣開始了。
					
 
				
從媒體老炮兒到山野農夫,
劉榮樂在其中。
					
 
				
劉榮的兒子小黃豆
從小在這片土地長大。
跟著爸爸插秧種菜,有模有樣。
					
 
				
劉榮還和當地人
學了一手捕魚捉蝦的好本事,
常在兒子面前大顯身手,
不一會兒功夫,就能抓到一簍野蝦。
然而近幾年,
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
老村越發沒有了往日的生機。
					
 
				
2015年秋,
得知桃花湖的交通將得到改善,
劉榮欣喜不已。
內心深處復活鄉村的念頭變得格外清晰。
他想讓更多人知道桃花湖,
打造屬于廣東人的蒼山洱海,
讓這破敗的鄉村煥發生機。
					
 
				
于是,
劉榮拉上好友馬志海,劉方剛,
一起開啟了這場復活之旅。
					
 
				
這所殘破的老泥房,
占據了桃花湖最好的觀景點,
是“桃花壹號”位置的不二之選。
					
 
				
從設計到改造實施,
劉榮和團隊費了不少心思。
					
 
				
團隊堅持生態環保的理念,
引入生態處理系統,
化糞池里的水經過系統的處理,
可直接排入湖里養魚養蝦。
					
				
劉榮保留了老泥房的外墻,
只是在屋內做文章。
從遠處望去,
老泥房和山水融合在一起,
猶如大自然一氣呵成之作。
					
				
青石小路,
吱呀的老門,
一草一木,
都透露著歸隱田園的情趣。
					
				
屋檐下香噴噴的臘肉,
在陽光和空氣的關照下,
成了餐桌上最美味的期待。
					
				
簡約的中式家具,
印有水墨畫的精致靠枕,
竹子打造的別致落地燈,
老屋靜謐而安詳。
					
 
				
餐廳厚實的原木桌,
講究的擺設,
別致的吊燈散發出的光芒,
都給人一種溫暖和踏實感。
					
 
				
二層兩側房間利用廊道連接,
中部形成天井,
可俯視客廳。
					
				
走進老屋,
一派古色古香,
恍惚間,以為穿越到上個世紀。
					
				
一盞暈黃的老燈,
一層薄薄的白色幔帳,
一張簡單干凈的木制大床,
一覺到天亮。
					
				
在保證居住舒適的前提下,
劉榮盡量保留了當地鄉村建筑的特質,
帶門栓的雙開門,
好像回到爺爺奶奶輩的時光。
推開木門,就是風景。
院內靠湖一側,
專門設計一個將近100平米的觀景臺。
全玻璃的欄桿設計,
將人的視覺阻擋減少到極致。
					
				
劉榮希望
能最大限度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春天的清晨,
湖邊霧氣彌漫,
仿若仙境。
					
				
兩岸桃花盛開,
灼灼其華。
					
				
在湖光山色間,
享受管家精心準備的早餐。
					
				
露臺下,劉榮專門打造了一個吊籃,
這里是小黃豆的最愛。
慵懶的午后,帶上一本書,
或者什么也不做,
就能度過一個悠閑的下午。
					
				
午后的陽光,
曬得汪星人睜不開眼。
					
				
在室內的山水浴區,
撒些花瓣,配上一杯紅酒,
舒舒服服泡個澡,
簡直是一天中最大的享受。
					
				
周末,
約上三五老友,帶上熊小孩,
在這鄉野田林間,
來一場真實版“爸爸去哪兒” 。
					
				
抑或穿上蓑衣,戴上斗笠,
體驗一把俠客風情。
					
 
				
身著長衫,
和老友泛舟桃花湖。
					
				
也可以一個人,
伴一壺清茶,
在湖邊安靜垂釣一下午。
					
				
劉榮和他的桃花壹號,
每一天都見證著美好的事情發生。
					
				
都市里整日忙碌于家庭和工作的女白領們,
好不容易約齊時間,拉上行李箱,
把丈夫孩子工作拋在腦后,
脫掉高跟鞋,在這良辰美景間,
享受只屬于姐妹們的歡樂時光。
					
 
				
臺灣老奶奶閨蜜團,
飛越海峽,
在桃花湖畔,
她們笑得像回到20歲那一年。
					
				
遠道而來的國際友人,
沉醉在這水墨山林間。
					
				
在靜謐的黃昏,
就著一盞煤油燈,
與管家把酒言歡,
聊中國文化,談古人雅事,
其樂無窮。
					
				
如今村里的年輕人,
陸續開始回到家鄉工作。
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
桃花湖邊農家樂、土特產,
好不熱鬧。
					
				
不過,
比起打造這樣一間美宿,
劉榮更欣慰的是,
拉上一幫城里的好朋友,
在鄉村打造一種文藝美學的生活方式。
					
				
他從桃花湖出發,
在距離這里40公里的
英德市九龍鎮活石水村,
嘗試建立峰林水鄉中的民宿群落,
活石水民宿度假區。
					
				
					
 這里有舒適休閑的度假屋, 
				
一推門就能聽到林中的蟲鳴,
打開天窗,就看到滿天的星河。
					
				
不遠的將來,
還會有茶、禪、陶、俠等各色主題的民宿
出現在這里。
					
 
				
為每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
提供與眾不同的人生體驗。
					
				
而從鄉村到城市,
他又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將“桃花壹號”的理念,
帶到了廣州一處臨江庭院,
取名“頤和桃花壹號”。
					
				
在這里,
他將泳池,花園,大大的草坪,
收容在鋼筋森林中的一處僻靜角落。
					
 
				
讓每一個不堪城市工作壓力的人
都能夠放松下來,靜下來,
品味生活最美的那一面。
					
				
劉榮說,自己很幸運,
18年前,獨自在這里支教,
18年后,帶著朋友在這里復活村莊。
這大概是自己這輩子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了。
.END.
注:本文轉自民宿頭條(ID:minsutoutiao),感謝小編的悉心編寫。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