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太擁擠,7個必看的地下建筑設計案例
作者: 地空開發 來源:建筑師雜志
地上的建筑越來越多
空間越來越擁擠
你有沒有想過
地下會隱藏著某些神奇的建筑?
地下建筑不是什么新鮮事物
因為在任何的建筑概念發展之前
人類已經在隧道和洞穴中尋求庇護
這種地下建筑早已被人們形成不同的認知印象
譬如地下建筑是作為保護安全的防御性場所
又或是簡陋不干凈的地下空間
甚至還有對地下室產生恐懼和壞事將發生的預感
像地下空間這種結構存在的形式
恰恰能夠說明我們與自然界的復雜關系
以下每個項目都會涉及這些觀點
一些項目是通過強調地下空間
來達到消隱于世的目的
通過顛覆式的設計手法
創造供人們使用的商業和集會場所
每個項目都尊重地下原有歷史
通過設計展示過去歷史脈絡
我們不可忽視自然的存在
然而最成功的地下構筑物
必然擁有與自然結合的特性
Pionen – White Mountain | AF-L (A)
瑞典,斯德哥爾摩
圖片看起來像電影《超級大反派》中的巢穴
Pionen – White Mountain
實際上是一個前地下的炸彈收容所
這個項目是由互聯網提供商委托建筑師設計的
主要分為辦公空間和設備儲備空間兩部分
作為一個整體位于地下的結構
辦公室與外部世界是被完全隔離開來的
出于這個原因
建筑師們針對這個問題設計出了
一種有機活力的辦公環境
利用地下照明系統營造出一種
光照與時間同步變化的觀感體驗
	
 
	
 
	
 
	
 
展覽和零售館— Postojna洞音樂廳 | Studio Stratum
斯洛維尼亞,波斯托伊納
與Pionen - White Mountain的辦公室一樣
Postojna Cave的展廳
都沒有自然光線的條件和開闊的景觀
展廳用玻璃和金屬兩種材質組建而成
即便身處黑暗的地下
這座展廳就像燈塔一樣
光線透過黑暗照亮了復雜的地下肌理
成為與自然相容合的地下建筑
	
 
	
 
布魯內爾博物館 | 泰特哈默爾
英國,倫敦
布魯內爾博物館
是為了激活倫敦的地下空間而設計出來的
這些地下空間在通鐵路前是很難被訪問的
隧道最初是為促進商業貿易而修建的路線
但是由于多年失修已經廢棄了
但是經過泰特·哈默(Tate Harmer)的簡單干預
將樓梯下降到了隧道空間
把城市與地下歷史結構完整的銜接起來
再轉變下空間的使用性質
從而創造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鄉村洞穴之家 | UMMOestudio
西班牙,比利亞倫比亞
雖然UMMOestudio的項目具有地上的外觀
但大部分的房子實際上
都嵌在一個有著巨大洞穴的巖層里
從傳統上來看
這種巖洞是被牧羊人來當作庇護所的
建筑師從這里生出了靈感
在這樣的空間里設計出一個完整的住所
配備現代化的設計
隔墻、窗戶、家具、該有的都有
巧妙地運用這種天然肌理做為房屋的天花板
粗糙的巖石表面融合到建筑中來
形成了強有力的連接
		
 
	
		
 
	
		
 
	
Cehegín 紅酒學校 | INMAT Arquitectura
西班牙,Cehegín
Cehegín的紅酒學校是由翻新的酒窖改建而成的
這里的紅酒已經生產了一千多年
該項目的重點是保護原有的結構而不是改造
這樣做的目地是可以更好的向公眾展示傳統的釀酒做法
這種空間像山洞一樣
證明了對地下原有結構并沒有多大改動
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Forte di Fortezza - BBT Infopoint | Markus Scherer Architekt
意大利,博爾扎諾
建筑師Markus Scherer和Walter Dietl
將18世紀初的地下堡壘改造成一個文化館和展覽空間
這個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
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
地下部分則作為秘密活動的空間
最近的翻修是為了打開公共活動空間形成開放式的結構
使不規則的空間能夠得到更多的人流訪問量
				
 
			
				
 
			
				
 
			
				
 
			
成都方所書店 | 朱志康
中國成都
這座地下方所書店其得益于周邊的歷史環境
該書店坐落于一座寺廟前
建筑師巧妙的將其書店設計為藏經閣
供人們在此學習和冥想
并把其做為供外部人群緊急避難的場所
對于書店的入口
因其擁有狹長的空間廊道可以將訪客更好地會聚在一起
通過洞狀的空間戲劇性的拉開閱讀空間的帷幕
				
 
			
				
 
			
				
 
			
- End -
免責提示:部分文章系網絡轉載,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圖片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原作者與出處的,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