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大講堂——結構概念(三) (原創)
作者:夏卓文 來源:智和結構
智和事務所——結構專家
專注結構優化20年
初步設計階段的結構概念設計
初步設計階段,建筑師的側重點是精心改善已經確定下來的設計方案,而建筑師對結構的要求也轉移到做分體系具體方案的粗略設計上。一個好的建筑物設計方案,應該是做到建筑構件盡量多的重疊,而不是非常孤立的建筑與結構,甚至是矛盾的建筑與結構。
而初步設計初期,結構應該盡可能的去確定每個分體系的存在形式,并使這些分體系協調的連接成一個整體,在不同結構分體系的連接處,結構的位移與內力應該是協調一致的,而且這些分體系盡可能的采用建筑需要的元素。我們先從豎向分體系跟水平體系兩種體系來分析。
——豎向體系——
豎向體系的分類
目前建筑的豎向構件主要有墻、柱、撐等,結合其不同的布置,豎向體系大概有以下幾種分法:
而根據這些體系的剛度、強度、延性等能力的不同,結合以往的工程經驗及數據計算,人為的規定了各種體系的具體設計細節。
豎向體系的作用
豎向體系主要分為承擔豎向荷載與水平荷載兩種:
豎向荷載
豎向荷載作用下,可以近似的認為荷載通過樓板傳給梁,梁傳給墻、柱,在這種傳力模式下,力的傳遞遵從彎矩分配法。
豎向荷載傳到柱子以后,主要引起的是柱子的軸向變形的問題。
柱子之間如果軸向變形差別太大,就會引起框架梁很大的附加應力,設計的時候要注意根據豎向荷載調整柱子的抗壓剛度,使相關柱、墻的豎象變形相對合理。
水平荷載
水平荷載主要有地震作用跟鋒荷載兩種,建筑物把基礎、墻柱、梁、板等構件通過不同的方式連接起來,形成不同樣式的結構體系,也形成各種各樣的抗側剛度來抵抗水平力。
在不同的水平力及不同的抗側剛度作用下,建筑物出現側向變形。
水平體系
豎向體系的分類
居住功能的要求往往要求樓蓋的表面比較平坦,為此, 建筑物的主要水平體系往往做成平板式。在垂直方向,平板通過抗彎起著支承樓面或屋面荷載的作用,在水平方向,平板起著隔板或墻柱連接構件的作用。水平體系跟豎向體系是相互作用的,豎向支承構件的間距越大,則水平體系的結構高度也越大,因此,一個有經驗的設計師應合理把握這個兩者的關系,在提供開闊的使用空間的同時,也使為此增加的結構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水平分體系有板跟梁兩種構件。細分大概有平板體系、板—梁體系、主—次梁體系、空間桁架體系等。
板直接承受豎向荷載,通過板的變形傳到最近的剛度大的構件去,再傳給豎向構件、基礎。而這種板、梁、柱、墻的不同布置,既影響了豎向荷載的傳遞方式,也影響到水平荷載的傳遞方式。
.END.
注:本文來自于深圳市智和建筑工程設計事務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