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小城災后重建,SHL為其設計抗震圖書館
作者:ArchitectureDaily 來源:ArchitectureDaily
© Adam M?rk
© Adam M?rk
SHL 和 Architectus 建筑事務所合作為新西蘭克萊斯特徹奇市(Christchurch)設計的新中央圖書館 Tūranga 近期開幕。為回應2010及2011年的地震給該市帶來的破壞,Schmidt Hammer Lassen 聯(lián)手 Architectus 以及毛利原居民一起設計這個圖書館。這是災后市區(qū)開放的第一批新建公共建筑,同時也是為慶祝該市重生的獻禮。
© Adam M?rk
© Adam M?rk
© Adam M?rk
誕生于城市地震重建災區(qū)中心的 Tūranga 圖書館在設計上重點關注結構恢復力、空間功能性以及文化意識。作為九項城市災后重建的重點項目之一,5層高、9500平方米的圖書館坐落于大教堂歷史廣場,旨在重構城市公共空間。圖書館入口的設計寫著毛利語“whakamanuhiri” ,意思是盛情迎接來訪者。接待處的墻體上繪制了當?shù)靥厣珓又参镞M化史。
© Adam M?rk
© Adam M?rk
Schmidt Hammer Lassen 創(chuàng)始合伙人及項目主任設計師 Morten Schmidt 表示:“Tūranga 是一個將建筑空間趣味性與重要當?shù)匚幕B合的多面項目,設計在充分考慮新中央圖書館基本需求的同時致力于重建城市靈魂,包括 Ngāi Tūāhuriri 部落深厚的文化遺產(chǎn)。”
© Adam M?rk
© Adam M?rk
在設計早期階段,建筑師與一家為克萊斯特徹奇市災后重建成立的 Matapopore 慈善信托基金機構合作,機構的核心任務為保護當?shù)?/span> Ngāi Tūāhuriri 部落居民的價值觀、內心祈愿及歷史敘事等方面內容。他們在建筑設計的很多方面提供幫助,從建筑材料到物理方向,以及 Tūranga 世系、傳統(tǒng)與文化的整合。
軸測圖
作為一種彰顯部落文化的象征,籠罩在建筑物醒目幾何立面外的金色面紗具有震撼的視覺效果,描繪出日落時分最后一縷陽光所帶來光澤的深度。面紗擺動的形態(tài)來源于圖書館上層望出去起伏的群山,以及當?shù)?/span> harakeke 亞麻瘦長厚實的葉片,它是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習俗中一種重要的自然元素。
© Adam M?rk
© Adam M?rk
為激活大教堂廣場上的市民活動,二層是一個為市民討論、共享及慶祝設計的“社區(qū)舞臺”。它是一個嵌在圖書館中的突出體量,并處于連接廣場的最佳視線位置。圖書館的上三層,包含了藏書庫、職員辦公室、會議室、自習室、制作工作室、計算機房、音樂工作坊及其他眾多功能空間。圖書館的二層同時也是一家以Ngāi Tahu 部落祖輩傳統(tǒng)命名的兒童天地 Ngā Purapura 所在的地方,包含一個兒童閱讀洞穴及一間活動室。
© Adam M?rk
© Adam M?rk
圖書館的屋頂露臺可以看到南阿爾卑斯山脈的迷人風景,其中一個露臺面向眾多地標:格雷山脈、村落聚集地以及位于廣闊太平洋的新西蘭毛利祖先家鄉(xiāng) Hawaiiki;另外一個朝南的露臺則直面克萊斯特徹奇大教堂和 Banks 半島,并望向南部更遠處的 Muttonbird 群島以及 Ngāi Tahu 南界。
© Adam M?rk
Lewis Bradford 結構咨詢工程公司與設計團隊共同設計出一種抵抗未來地震的結構。Tūranga 圖書館在非常嚴格的執(zhí)行標準下建造,并且其集成、自復位的結構機制允許建筑輕微的擺動而后恢復到原來的位置,因此在大地震下圖書館可以維持最小限度的結構損害。
© Adam M?rk
© Adam M?rk
這套創(chuàng)新機制有一個地震阻力系統(tǒng),由一系列可在地震中通過搖擺移動避免建筑達到地震加速度峰值的大型混凝土墻體組成。每一面墻體都由預應力高大1000噸的高強度鋼纜固定在地基上,鋼纜的拉力使得建筑在地震后恢復其原來的結構位置,確保圖書館作為克萊斯特徹奇市的地標,能夠長久屹立不倒。
© Adam M?rk
© Adam M?rk
© Adam M?rk
總平面圖
立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平面圖
.END.
注:本文轉載自ArchitectureDaily,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